这一次,我们重新认识了四特酒(图)
2023-11-14 17:18:33 来源:大江网—魅力频道 编辑:肖文忠地理环境之“特”
地理学者、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主任、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乃昂表示,四特酒的诞生实际是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相互成就的结果。
除了经济发达、粮食富足、交通便利为江西酿酒业发展带来的助力外,江西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为酿酒提供了天然保障。
王乃昂
处于北纬28度“黄金酿酒带”,是四特酒与名优酒企的地理环境共性,除此之外,樟树身处赣鄱平原,气候温润,土沃物繁。王乃昂认为,樟树“江南春雨”与“江淮梅雨”气候特点并存,雨热同季且充足,为农业生产、酿酒制造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陈建生
河海大学深循环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生则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一个趣味现象:深循环地下水与酿酒可能存在一定关联。经过地下深循环后露出的水中,拥有丰富的与酿酒相关的微量元素,而往往出好酒的地方,水中的微量元素都十分丰富。
地下水的循环过程是在岩土的空隙中进行的,板块俯冲时引起岩浆流,而后引发火山。火山停息后,岩浆流冷却形成了岩浆岩,在这个过程中岩浆岩内会形成冷却收缩缝,陈建生与其研究团队便是在这里发现了水。
樟树便处在两个地块拼接处的缝合带上,地下水从这里流出,湖泊便形成了。周边的火山群也印证着——大量的深循环地方水从这里经过。
综合来看,四特酒所处的酿酒大环境,是水质、土壤、气候、气温、微生物的完美结合。
四特酒处于天然的特香型白酒产区,如果能建立起自身的产区表达体系,那么在未来的酒业差异化表达、产区化竞争的赛道上,四特酒将有更加亮眼的表现。
酿造工艺之“特”
“天赐的特殊的地理历史,自然提供的特有的酿酒原料,四特人特创的特别的生产工艺,特制出了有特色感官品质的四特好酒。”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用四个“特”对四特酒进行了总结。
韩北忠
四特独有的“12353”酿造工艺,是传承古法之上的创新。韩北忠认为,只用最简单的大米,酿造出这种风味特色、滋味丰富的酒,正是源于四特特别的生产工艺,原粮与大曲,形成了“米、面、麸、糟”这四项的有机结合,共生共存,造就了发酵过程,也成就了一瓶四特好酒。
韩兴林
在考察过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白酒中心主任韩兴林认为四特酒技术中心的配置已经走在了行业同等规模企业的前面,而四特人的专业、品质自信,同样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韩兴林认为,品质是品牌的基础,但品牌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略,因此,四特酒需要从品质自信进一步走向品牌自信。
赵金松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中国白酒学院副院长赵金松的认同,赵金松认为,四特酒总结出的“12353”工艺密码极具代表性,需要用更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让四特的工艺故事真正地触达消费者。基于此,赵金松从工艺密码、技艺传承、技艺传播、技艺表达四个具体方面,给出了他的建议。
整体来看,四特酒作为特香型白酒开创者,呈现出一种蓄势待发之姿。相信通过表达体系的不断完善,四特酒的品牌影响力定会持续提升。
“中国特色好酒的重要样本”
在对四特酒进行为期3天的科学考察调研后,专家顾问团队经过讨论,形成了初步考察意见:
樟树市处赣鄱大地中部、清江盆地之心,物华天宝,人文昌盛,稻作历史久远,素为赣中粮仓,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赣江、袁河在此交汇,水陆纵贯、八省通衢,孕育药都、酒都相得益彰,为赣江流域稻米酿酒核心产区和长江名酒带的重要组成。
四特酒以特香立派,承袭稻作文明,采用整粒大米为粮、面麸酒糟制曲、红褚条石垒窖,独创12353酿造工艺,酒色清亮、柔和醇甘、舒适爽净,成就“清、香、醇、纯”之特香品格,具有显著的风格典型性、技艺独特性和地域代表性,是中国稻米酿酒流派的标杆、香型创新的典范和中国特色好酒的重要样本。(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