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防汛抢险的技术尖兵——揭开省防指专家组的“面纱”
2020-08-04 15:36:08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肖文忠江西日报讯(记者陈学阳 卞 晔) 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派,从6月底至今,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批技术专家闻“汛”而动,哪里有险情,就战斗在哪里,技术就支撑在哪里。作为全省防汛技术支撑和省防指专家组的中坚力量,该院结合防汛实际,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在短期内完成智慧水利防汛会诊系统研发,优化技术力量,为大堤险情把脉问诊,当好防汛抢险的技术尖兵。
巡堤查险,智慧系统来助力
自7月13日起,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的手机里多了一款名为“智慧水利防汛会诊系统”的客户端。这款由该院下属公司紧急研发的系统,能让险情一线和指挥部后方便捷及时商讨处险方案。
早在2016年,作为省防指专家组成员的邹大胜,曾驻守在成朱联圩巡堤、查险、抢险。今年,他和同事再次以省防指专家组专家的身份来到这儿。从7月10日起,他们巡查成朱联圩和南湖圩,并对发现的险情提出处置措施。在成功处置险情之余,一个顾虑也萦绕在邹大胜的脑中:如果他没来过这个地方,或对当地水情不够熟悉,险情都能顺利排除吗?
7月13日,“智慧水利防汛会诊系统”的上线,让他眼前一亮。经过两天的试运行,在吸收全院专家的意见建议并改进后,该系统的软件功能逐步完善,于7月15日在省防指专家组全面推广。在邹大胜看来,凭经验判断水情、险情固然重要,但以新技术手段为辅助,为圩堤把脉问诊将更加精准。
“这一段目前发现三个洞群,口子直径有三四十厘米,锹伸不到底。”7月15日上午,邹大胜、王义兴在巡查时,接到当地防汛人员的险情报告。巡查后,邹大胜、王义兴当即研判处理,并利用手机上的新系统,将险情现场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上传至系统云平台,为南昌的省防指提供决策依据。
前后联动,技术支撑保安澜
7月16日下午,由该院副总工程师谢卫生、高级工程师王希和工程师李彧玮组成的第40专家组,在完成永修县三角联圩决口封堵技术指导任务后,又马不停蹄来到赣西联圩接替第19专家组,继续助力赣西联圩“巡查抢”。
“我们已换防,请后台授予我们对赣西联圩的巡查权限……”尚未到达赣西联圩,王希就在该院防汛专家群里向有关人员申请开通权限。这不是王希第一次在群里申请了,此前他们紧急出征三角联圩时,因时间紧迫,他同样在群里申请紧急查找该堤设计资料等材料。正因如此,省防指专家组得以就实施方案、施工安全等方面,及时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勘测设计主力军,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拥有大量工程的基础资料。汛情发生后,该院根据省防指安排,在委派专家前往一线的同时,还安排专人查找设计图纸等资料,第一时间为前方提供“炮弹”。同时,调集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集中会商,为各地防汛抢险一线决策提供基础资料保障,尽最大努力为各处堤防“把脉问诊”。
此外,该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科学调配全院技术力量,根据省防指要求,第一时间完成了鄱阳湖滨湖地区承受高水位的46座重点圩堤的洪水风险评估。
截至7月23日,该院已出动近70名技术专家,协助沿江滨湖地区处置险情数百处,发挥了技术指导主力军作用。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